全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防控工作已持续了半月有余,适逢春节假期,被“隔离”在家的我们便被各类媒体信息狂轰滥炸,湮没在一组组冷冰冰的数字和一例例个体化叙事的新闻中。
在网络社会,即时通讯和海量信息一方面是资源,使我们足不出户就能够获得了解疫情的最新进展;另一方面,却使我们饱受由信息过载带来的烦恼,甚至是伤害。
何谓信息过载?
信息过载(information overload)指的是社会信息超过个人或系统所能接受、处理或有效利用的范围,而导致的信息饱和甚至过剩的情况。主要表现为:受传者对信息反应的速度远远低于信息传播的速度;大众媒介中的信息量大大高于受众所能消费、承受或需要的信息量;大量无关的、没用的、冗余的、甚至是不实的信息严重干扰了受众对相关有用信息的准确分辨和正确选择。
疫情期间,信息过载会对人们的心理产生哪些消极影响?
1、在信息洪流中产生焦虑和逆反。
2、看着不断飙升的数据和各种报道,产生恐慌。
3、更倾向于选择与自己意见一致的观点,在群体压力的影响下,不断降低自我意识,形成个人冲突。
面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怎么做?
1、接纳恐慌
每个人都害怕死亡,恐慌本身就是自己身体的一种应激反应,要接纳自己的害怕和担心。
2、倾诉恐慌
借此机会,向家人和朋友倾诉自己对病毒的恐慌和对死亡的恐惧,并通过分享获得支持,从而缓解负面情绪。
3、过滤信息、适度甄选
巨大的信息洪流需要我们学会适度甄选,过滤无用和毫无公信力的报道,关注权威信息发布,警惕谣言,在爆炸式的网络信息中增强自己的判断力;明确关注数据的目的是了解最新疫情动态,而不是吓唬自己。
参考文献:
[1] Kimball L. Chapman,Nayana Reiter,Hal D. White,Christopher D. Williams. Information Overload and Disclosure Smoothing[J].Review of Accounting Studies,2019(12).
[2] Gee Christine,Managing Information Overload.[J].The Medical journal of Australia,20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