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驿站

心理驿站

当前位置: 咨询首页 >> 心理驿站 >> 正文

哭吧,少年!

发布日期:2019-07-26    作者:     来源:     点击:
当我们的身体受伤了,即便是小小的一个伤口,也会很自然地感受到疼痛。是的,这是件非常自然且平常到不行的事,但你可曾想过其背后的意义?小的时候,我非常怕疼,怕到甚至有过“希望疼痛消失在这世上”这样天真又荒谬的愿望。直到我知道这世上有一种疾病叫做先天性无痛症(Congenital Insensitivity to Pain, CIP),我才明白没有痛觉是多么可怕的事。先天性无痛症是一种极为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其临床特征为患者自出生以来,任何情况下,身体的任何部位均感觉不到疼痛。患者没有痛觉,意味着他们即使被刀割、被火烧,甚至是受到了危及性命的伤害也依旧毫无感觉。失去痛觉——一个令你感到不舒服,却在提醒你身体出了问题的重要机制——或许会让你免于一点小擦伤所导致的烦人的刺痛,却也会让你在患有胃溃疡、阑尾炎时毫无觉知,甚至危及性命。这个不舒服、令人生厌的痛觉,却是何等的重要。 正如痛觉一般,负面情绪也是不可或缺的。每一个负面情绪的产生都是有着其理由和原因的,都在喊着“嗷!好痛!”“嗷!我的心受伤了!”“嗷!我不喜欢这样!”“嗷!他怎么可以这样”“嗷!马上要期末了!学不完了怎么破!”等等不应被忽视、抛弃的呐喊。若是没了负面情绪,莫非我们都变成了机器人?当然,这都是题外话了,没有人可以没有负面情绪。 正如上文所提到的,每一个负面情绪都有着它存在的理由和意义,既然如此,它又怎么可能会因为被你无视而自动消失呢?即便这些负面情绪被我们故意忽略,甚至最终也到达了无法被我们意识到的状态,但因为其背后的理由和原因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及处理,它便会通过各种方式留在我们的身体里,影响我们的认知、人格、处事方式等等。“神经症(neurosis)”“癔症(hysteria)”,因过于笼统、模糊而被取消,由“躯体形式障碍(somatoform disorder)”“分离性障碍(dissociative disorder)”取代,这两类障碍的共同点在于患者外在的症状均找不到器质性的损伤,而是由无意识的内部心理冲突所致。其中的转换型障碍(conversion disorder)更是体现了人们心中存在的负面情绪、心理冲突会通过转化为身体机能障碍而留存下来,如瘫痪、失明、失聪等。当然,这仅仅是其中一个例子,并不是说若我们忽视负面情绪必定会患有这样障碍,而是说忽视负面情绪并不能使它自动消失,因为根本性的问题并没有得到任何解决,它便会一直保持着无意识的状态,留在我们心里、身体里,直到某个爆发的契机才通过某种形式显露出来。 坦白说,非要说的话,这个问题有数不清的答案。可以是“多运动”,也可以是“跟朋友倾诉”,更可以是“多喝热水(???)”。但在这里,我想针对这个朋友的事情做出回答——“哭吧,孩子”。没有必要忍耐,因为负面情绪就跟痛觉一样,虽令人不舒服、难受、痛苦,但其目的仅是想提醒我们,我们“受伤了”,我们不认同,我们不满意。它只是一个令人又爱又恨,却又必不可少的事物;没有必要忍耐,因为忍耐并不能解决任何问题,无视负面情绪只会使它们通过别的方式去表达,最终还是需要面对。那么既然这样,我们何不面对它们,接纳它们呢?当然,哭只是一种形式,但它反映了你真正地接纳了自己产生了负面情绪的这个事实,而愿意用哭的这种方式去面对和处理,这才是重点。其他还有许许多多面对、处理负面情绪的方法可供采用,但希望大家至少,不要抗拒自己的负面情绪。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