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便字【2019】23号
关于在2019级学生中选拔班级心理委员的通知
各系:
为了积极构建“学院——系——班级——宿舍”四级心理预防工作体系与工作机制。培养一支具有较强心理自助与助人能力的学生骨干队伍,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及时掌握每位在校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突出和强化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和自我教育功能。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决定在2019级学生中选拔班级心理委员,具体要求如下:
一、基本要求
1、心理委员作为掌握班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观察员,应以平等、尊重、助人的态度为班级同学提供心理健康服务,负责组织开展班级心理健康教育的各类事物和活动;
2、积极参加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组织的相关培训,具有一定的心理健康知识和危机干预技巧;
3、发挥朋辈影响的作用,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4、接受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的领导,任职后能够接受长期的专业督导;
5、了解和熟悉每个同学的基本情况。当身边同学出现心里困惑时,能够尽早发现并及时报告辅导员及学院相关部门,起到预警防范的作用。
二、主要职责
1、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2、积极开展朋辈心理辅导,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及时转介至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
3、定期排查班级中可能出现或即将发生的心理危机事件;
4、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助人技巧,促进自我成长;
5、自觉保护同学隐私,切实维护同学的人格尊严和合法权益。
三、享有的权利
1、享受学院规定的班级学生干部所应享有的权利和待遇;
2、享有参加每年度优秀班级心理委员评选的权利;
3、享有学院所举办的各种业务培训、团体心理辅导和其它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优先参加权。
四、选拔
心理委员除了掌握心理辅导的知识和技能外,还应具有胜任该项工作的个性特征,心理委员的选拔要坚持一定的标准,采取一定的方法。
1、人员配备
每班级需配备两名心理委员,男生、女生各一名,由专人担任,原则上不担任其它班干部。
2、选拔条件
在学生中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责任心强,积极乐观,乐于助人,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较强的心理自助能力,有较强的沟通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善于与人沟通,富有爱心,观察敏锐,并符合学生干部的其它要求。
3、选拔程序
可以个人自荐、同学推荐、班级选举、或辅导员考察等方式产生。
五、培训
心理委员的工作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因此任职前要经过系统的培训。心理委员培训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既要进行入职培训,又要进行岗位培训,同时还要长期加强督导。心理委员的培训一般包括专业知识、工作技能、职责认知和职业道德等方面内容,重点培训基本技能以及常见心理问题的鉴别。
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要加强对心理委员工作的指导、跟进和反馈,经常进行督导,帮助心理委员提高工作成效,增强自信心。此外,要建立心理委员工作学习交流机制,加强心理委员与心理辅导老师以及心理委员之间的互动与交流,深化朋辈督导,搭建自助与互助的平台。
心理委员的培训要坚持自觉自愿、方法多元化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在培训过程中要循序渐进,分类指导,突出实践性和操作性,注重培养心理委员的个人成长能力,使他们在学习中成长、在成长中学习、在助人和自助中共同成长。
六、管理和考核
心理委员可实行双重管理,在行政上按普通学生干部的要求进行管理与考核,在业务上接受学院、系心理辅导机构专业人员的指导、管理和考核。在管理中要加强制度建设,对心理委员的工作职责、工作原则等作出明确规定,建立心理委员激励机制和考评体系,将心理委员参加培训情况、心理辅导工作情况、日常工作开展情况作为考评指标,坚持自评与他评、效果评估与过程评估、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等多种评估考核模式,对实绩突出的心理委员要进行表彰奖励。
各系要充分认识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积极实行班级心理委员制度,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勇于探索科学有效地管理模式,不断推动心理委员制度的完善和发展,努力构建更加完善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和工作体系,为推动我院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健康发展做出贡献。
七、上报时间
请各系于2019年10月11日前将班级心理委员名单按附件要求填写后,将纸质版和电子版一并交予学生处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