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调查以我院2015级全体学生为对象,目的是了解大学生的精神卫生状况。本次调查采用北京师范大学京师慧智心理健康测评系统,对2015级全体在校学生进行了测评,共测评学生2014人。通过统计分析筛查出重点关注对象并且分析了学生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便为我院学生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一、问卷简介
此次测评选用了SCL-90症状自评量表和UPI大学生人格问卷两个量表。
(一)SCL-90基本内容及其特点
SCL-90症状自评量表,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心理健康测试量表之一,是当前使用最为广泛的精神障碍和心理疾病门诊检查量表,能从十个方面来了解自己的心理健康程度。
症状自评量表(Self-reporting Inventory),又名90项症状清单(SCL-90),时也叫做Hopkins’s症状清单(HSCL,编制年代早于SCL-90,作者为同一人,HCSL最早版编于1954年)。于1975年编制,其作者是德若伽提斯(L.R.Derogatis)。该量表共有90个项目,包含有较广泛的精神病症状学内容,从感觉、情感、思维、意识、行为直至生活习惯、人际关系、饮食睡眠等,均有涉及,并采用10个因子分别反映10个方面的心理症状情况。
心理健康症状自评量表具有容量大、反映症状丰富、更能准确刻画被试的自觉症状等特点。它包含有较广泛的精神病症状学内容,从感觉、情绪、思维、行为直至生活习惯、人际关系、饮食睡眠等均有所涉及。
它的每一个项目均采取1~5级评分,具体说明如下:
没有:自觉并无该项问题(症状);
很轻:自觉有该问题,但发生得并不频繁、严重;
中等:自觉有该项症状,其严重程度为轻到中度;
偏重:自觉常有该项症状,其程度为中到严重;
严重:自觉该症状的频度和强度都十分严重。
作为自评量表,这里的“轻、中、重”的具体涵义应该由自评者自己去体会,不必做硬性规定。
该量表可以用来进行心理健康状况的诊断,也可以做精神病学的研究。可以用于他评,也可以用于自评。
本测验共90个自我评定项目。测验的九个因子分别为: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及精神病性。
心理健康症状自评量表是为了评定个体在感觉、情绪、思维、行为直至生活习惯、人际关系、饮食睡眠等方面的心理健康症状而设计的。
该量表包括90个条目,共9个分量表,即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和精神病性。
(1)躯体化:包括1,4,12,27,40,42,48,49,52,53,56和58,共12项。该因子主要反映主观的身体不适感。
(2)强迫症状:3,9,10,28,38,45,46,51,55和65,共10项,反映临床上的强迫症状群.。
(3)人际关系敏感:包括6,21,34,36,37,41,61,69和73,共9项。主要指某些个人不自在感和自卑感,尤其是在与其他人相比较时更突出。
(4)抑郁:包括5,14,15,20,22,26,29,30,31,32,54,71和79,共13项。反映与临床上抑郁症状群相联系的广泛的概念。
(5)焦虑:包括2,17,23,33,39,57,72,78,80和86,共10个项目。指在临床上明显与焦虑症状群相联系的精神症状及体验。
(6)敌对:包括11,24,63,67,74和81,共6项。主要从思维,情感及行为三方面来反映病人的敌对表现。
(7)恐怖:包括13,25,47,50,70,75和82,共7项。它与传统的恐怖状态或广场恐怖所反映的内容基本一致。
(8)偏执:包括8,18,43,68,76和83,共6项。主要是指猜疑和关系妄想等。
(9)精神病性:包括7,16,35,62,77,84,85,87,88和90,共10项。其中幻听,思维播散,被洞悉感等反映精神分裂样症状项目。
19,44,59,60,64,66及89共7个项目,未能归入上述因子,它们主要反映睡眠及饮食情况.我们在有些资料分析中,将之归为因子10“其它”。
(二)UPI基本内容及其特点
UPI是University Personality
Inventory(直译:大学人格问卷)的简称。UPI 是为了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而编制的大学生精神健康调查表。调查表是由1966年参加全日本大学保健管理协会的日本大学心理咨询员和精神科医生集体编制而成的。
UPI由以下三部分构成:
第一部分是学生的基本情况。包括学生的姓名、性别、年龄、住址、联系办法、家庭情况、兴趣爱好、入学动机等。
第二部分是UPI问卷本身。由60个项目构成。其中4个项目是测伪尺度(lie scale),其题号是5、20、35、50。其余56个是反映学生的苦恼,焦虑,矛盾等症状项目。
第三部分是附加题,主要是了解被测者对自身身心健康状态的总评价以及是否接受过心理咨询的治疗,有什么咨询要求。
可能有心理问题的筛查标准:
(1)
UPI总分在25分(包括25分)以上者;
(2)
第25题做肯定选择者;
(3)
第8题、第16题、第26题同时至少有两题做肯定选择者;
(4)
明确提出咨询要求者。
二、调查统计分析
(一)此次调查对象为2015级全体学生,共2014人参加了SCL-90和UPI测试。
(二)根据筛查标准,此次调查共筛查出重点关注对象44人,占调查总人数的2.18%。见表1:
表1 各系的重点关注对象人数
|
外语系
|
旅管系
|
计科系
|
经管系
|
国贸系
|
酒管系
|
文化系
|
人数
占总人(%)
|
2
0.09
|
13
0.65
|
3
0.15
|
8
0.40
|
2
0.09
|
6
0.30
|
9
0.45
|
(三)其中SCL-90总分超过200分的共55人,UPI总分超过25分的251人,综合两项测验结果,共有44人两个测验结果均超过临界值。
(四)具体分数见表2、表3、表4。
表2
各因子分
|
躯体化
|
强迫症状
|
人际关系
|
抑郁
|
焦虑
|
敌对
|
恐怖
|
偏执
|
神经病性
|
人数
(%)
|
7
0.38
|
2
0.11
|
153
8.35
|
0
0.00
|
23
1.25
|
4
0.22
|
0
0.00
|
0
0.00
|
0
0.00
|
表3
第8、16、25、26 题作肯定回答的人数
|
8Y
|
16Y
|
25Y
|
26Y
|
人数
占总人数的百分比(%)
|
9
0.43
|
130
7.72
|
6
0.29
|
162
7.81
|
表4
附加题作肯定回答的人数统计
|
至今,你感受到在自身健康方面有问题吗?
|
至今,曾经觉得心理卫生方面有问题吗?
|
至今,你曾经接受过心理卫生方面的咨询和治疗吗?
|
人数
|
33
|
27
|
8
|
占总人数的百分比(%)
|
1.59
|
1.30
|
0.39
|
(五)通过测试分析可以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大学生活的不适应。
2、对人际交往的紧张。
3、自卑心理比较严重。
4、家庭压力大。
5、个人情绪化比较严重。
6、对身体健康状况的担忧。
7、对未来的事情过于担心。
三、原因分析
(一)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大学生都是怀着美好的愿望跨进校门的,他们原先想象中的大学充满诗情画意。但进入大学之后,他们很快发现生活的道路并非花团锦簇、处处洒满阳光,现实情况并非想他们所憧憬的那么美好。进入大学后,远离亲友,生活环境突变,学习中的竞争的加剧,理想的困惑,考试的焦虑,择业的迷惘以及交友的挫折等原因,加上社会中某些不良风气的存在,一些大学生在生活上感到措手不及,学习上感到不堪重负,从而出现焦躁、压抑、敌意、孤独、忧郁等心理。
(二)自主性与依赖性共存
大学时期提倡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这使大学生的成人感、独立性明显增强。但是他们毕竟在经济上仍依赖父母的支持,在生活上,他们中的大多数并未广泛地接触社会,独立生活能力还很差,不能独立地去适应社会,开展人际交往,解决各种具体问题。因此,大学生在思想上强烈要求独立,同时他们又感到自己实际上并未“真正独立”,从而表现为自主性与依赖性同时存在。
(三)自豪感和自卑感并存
我国的大学教育仍然属“精英教育”的性质,在社会和大学生自我心理上,都认为考上大学就意味着人生的某种成就和成功,使其有着强烈的优越感和自豪感。然而在大学是以专业学习为主,讲究知识与能力的并重,因此同学之间的差异性和差距开始显示出来,贫富差别等这些问题也是造成一些学生的自卑感便油然而生。
通过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其个性、人格的发展与完善,对人才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探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途径,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四、采取对策
针对SCL-90和UPI测评结果,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主要通过三个途径对此次测评筛查出的重点对象进行心理辅导。
(一)选取SDS、SAS对筛查出的学生进行再次测评。
首先,此次测评,因为人数众多,因此在测评中不排除有些学生是随便测试的,没有认真对待此次测评,因而导致自己成为被关注的对象,其实他们并没有存在问题。
其次,SCL-90本身就有着阶段性,它主要反映的是被试近一个月内或短时期内的心理状况,因此在学生刚入学时,所表现出对陌生环境、陌生人际关系、陌生学业压力等等方面的不适,也是导致其测评结果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渡过了这段时间之后,他们就不在存在这些问题。
出于以上原因,非常有必要对测评筛选出需要重点关注的对象进行再次测查。
(二)组织经过再次测查后筛选出的重点关注对象进行团体辅导活动。
(三)对再次筛查出的重点关注对象进行个别心理咨询与辅导。
五、特别注意
(一)对于筛查出需要被重点关注的对象,请各系书记与辅导员务必遵循保密的原则,不要将名单公开。
(二)此次测查结果只能表明被重点关注对象可能存在心理问题,有些可自行调节至最佳状态,有些需要获得更专业的帮助才能调适至最佳状态,辅导员应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怀和帮助,切不可给这些学生贴上患有心理疾病的标签。
(三)测查过程中会存在重复测评误差,有些可能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并没有被筛查出来,因此,对于此类学生,辅导员应对这些学生进行积极关注,并及时上报各系与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
附件:重点关注学生名单
学生处
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
2015年11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