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23日恰逢“国图公开课”上线七周年纪念日,世界读书日特别活动不仅揭晓了第十七届文津图书奖,发布了全国千家图书馆致以读者的一封邀请信,还邀请到两位学术名家做客“国图公开课·先生的书房”,为观众奉上精彩的现场演讲。
中国科学院院士、文津图书奖评委刘嘉麒先生以“书通二酉 学富五车”为题,分享个人读书求学经历和读书之法,并结合地球科学研究,强调科学创新和科学普及对人类生存和发展之重要意义。
二酉,分指大酉山和小酉山,位于今湖南省沅陵县西北。《太平御览》卷49引《荆州记》:“小酉山上石穴中有书千卷,相传秦人于此而学,因留之。”其后人们便以“二酉”指代丰富的藏书。“书通二酉”指读通酉山所藏之书,形容读书广博。明代文学家冯梦龙在《喻世明言》卷4中提及陈宗阮“到一十六岁,果然学富五车,书通二酉”。

刘嘉麒,1941年生,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第四纪科学研究会理事长,我国著名火山地质与第四纪地质学家,从事地质科考60余年,足迹遍布七大洲五大洋,率先查明了我国火山的时空分布和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让中国新生代火山活动规律的研究达到国际水平,被人们赞誉为“火山院士”。
谈及个人读书成长经历,刘院士告诉大家,“读书是成人之道,是人生成长阶段的一个阶梯”。虽然早年丧父,目睹了战争,体验了饥饿和困苦,但刘院士始终没有放弃读书求学的机会,最终“靠读书长大”,成为火山地质研究领域泰斗。

刘嘉麒先生的书房
分享自己读书之法时,刘院士提出,一要批判性地学习书中的内容,形成自己的思考;二要有选择性地读书:读好书,读经典,将专业书和非专业书、科学的书和艺术的书、系统化阅读和碎片阅读结合起来;三要明白读书的目的,“不光是自己成长,更重要的是将来要为国家能做出贡献……拿自己的学识为人类服务”。
作为权威科学家和热心的科普工作者,刘院士结合我国探月工程和汤加火山爆发等时事热点,生动讲解了地球科学研究对人类生存的贡献,并号召大家肩负起科学创新和科学普及的重任。
整个演讲娓娓道来,发人深省,让我们一起聆听院士的精彩分享吧。